立刷logo

非法经营罪的警示:零风险、即时到账?

来源: 作者:星驿付 时间:2025-10-10

近日,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对一起涉案金额高达7.7亿元的信用卡套现案件提起公诉,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处董某等5人有期徒刑五年九个月至三年不等,并处罚金。这起案件不仅揭示了支付行业中的违法犯罪行为,也为广大从业者和消费者敲响了警钟。

案件回顾

2024年1月,镇江市民朱先生在浏览短视频时,被一则标注“零风险、即时到账”的推广广告吸引,决定尝试信用卡套现。在添加对方微信后,朱先生下载了“瀚某生活”“鑫某付”等几款APP,并成功进行了套现操作。然而,这种看似便捷的操作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。不久后,朱先生接到银行的风险提示电话,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违法,于是立即报警。

经过初步侦查,公安机关发现“瀚某生活”等APP通过快捷收款模块向用户提供信用卡套现服务,且信用卡刷卡收款账户与储蓄卡付款账户高度重合,疑似使用了相同的支付结算通道。2024年3月,公安机关以涉嫌非法经营罪对此案立案侦查,并在多地抓获了涉案的APP负责人、第四方支付平台负责人及技术人员。

c3ef4b62-5453-41f9-a653-614e92b85af7.png

犯罪链条

经查,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间,“某商数据”平台先后接入“某和管家”“达某钱包”“瀚某生活”“鑫某付”等四款套现类APP,形成了“技术开发-通道对接-运营推广”的完整分工链条。该平台通过“跳码”技术伪造本地商户交易信息,资金经第三方支付通道扣除手续费后,秒转至用户储蓄卡,完成套现操作。

法律判决

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后,检察机关通过电子数据勘验、资金流向分析等方式,完整还原了非法套现犯罪链条。针对主犯董某辩护人提出的“技术中立”辩解,检察官结合后台修改交易数据的“跳码”证据,锁定其主观故意。最终,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,对董某等5人作出上述判决。

警示与反思

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,支付行业虽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,但也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。从业者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,不得从事任何非法经营活动。同时,消费者也应提高法律意识,警惕“低风险套现”等陷阱,避免因一时贪图便利而触犯法律。

支付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每一个从业者的共同努力,只有坚守合规底线,才能为用户提供安全、可靠的支付服务。


相关标签: 法律判决 瀚某生活 非法经营罪 信用卡套现